一直來,我們推崇敦厚、謙讓的品格,從小,父母一邊潛移默化一邊耳提面命地教育我們要謙讓,要相信吃虧是福,從而導致了大部分人不好意思,所以遇事不爭,委曲求全。 隨著時代的發展,目前社會越來越遵循叢林法則,適者生存,弱肉強食之下,不好意思已經是懦弱、無能、自卑的代名詞。
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讀后感《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》
首先,書的題目的核心詞是“不好意思”,那么不好意思是如何形成的?可以從五個方面分析,分別是對自我認識不足,過低的評價自己;家庭經濟條件差;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,從屬地位的人容易自卑;成長經歷,特別是童年受到過不好影響的經歷;個人性格特點,如內向,憂郁等。
這些因素都會產生一個共同的特點:自卑。
自卑也就是“不好意思”產生的直接原因。而人為什么會自卑?自卑的前提是自尊,當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滿足,而又不能實事求是的分析自己時,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。產生自卑心理容易懷疑自己的能力而不愿意表現自己的能力,從而怯于交往到孤獨的自我封閉,這便容易產生“不好意思”的心理。
其次,開篇詳細介紹了四個效應,分別是貼標簽效應(也稱暗示效應)、蝴蝶效應、登門檻效應、污水效應。
在實際生活中,登門檻效應曾困惑過我,正如書中列舉出的女生逛商場經常會遇到美容產品的促銷人員,她們熱情的拉你做免費的面部清潔,進去的時候你冷靜清醒,出來的時候拎著辦卡后贈送的產品,后悔的要死。為什么還會上鉤呢?因為一開始拉去做美容,聽人家說自己的皮膚有問題時顯得對自己的形象很關心,于是去做了免費的檢查,后來被慫恿買化妝品,辦美容卡,為了顯得自己愛護皮膚大于愛護鈔票,是為了美容而不是為了免費的體驗,結果就讓商家得寸進尺了。
那么在善于利用效應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,我們如何預防這些效應帶來的危害?
撕掉標簽,通過與別人行為及優缺點的比較,來獲得對自我的準確認識;
具有敏銳的觀察力,防微杜漸;
既能善于聽取別人的勸告,又不會被別人操縱,遇事能夠沉著冷靜,不會感情用事;
多與人交往,參加各種有益的、展示才華和能力的實踐活動。
既然凡事有利弊,我們應恨而知其長,自卑也同樣如此,因為自卑,我把遠大的理想埋在心底,努力做好手頭的每件事,因為自卑,我將目標轉化成向別人學習的一點點的進步,發憤圖強,積極補償。
“不好意思”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表現一:是“不好意思拒絕別人”,一方面是中國人的愛面子,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,擔心傷了和氣,失去資源,在說“No”時往往難以張口,因此掌握一些說“不”的技巧是當代人的一項基本生存技能。
書中列舉了很多實用的方法例如:不要對他人的請求迅速反駁,或流露出不快的神色,更不要藐視對方,堅持完全不妥協的態度都是不妥當的,總之,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;
拒絕對方要開誠布公,明確說出拒絕的原因;對別人所托之事自己不能幫忙時,幫助想一些別的辦法作為替補。
如果我們希望他人按照自己意愿做事時,哪些方式能夠更順利的被他人接受呢?
舉個例子:為什么有些人很快就與對方達成合作?而你的談判總是說的多多,成交的卻少之又少?你千方百計的向對方解釋你的觀點,說你的產品怎樣怎樣的好,你甚至滔滔不絕地使盡口才,可總是不盡如意?其根本原因就是你沒有讓對方說“是的,是這樣”。
我們在談判中總是喜歡順著自己的思路強調自己的觀點,總是在口若懸河、滔滔不絕地證明自己的口才,很少有人會考慮到讓對方說“是”,因為你們的交流決定著對方對你的反應,以及對方的決定。
卡耐基曾經說過:人是沒有可能被說服的,天下只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任何人去做任何事,那就是讓他自己想做這件事。而讓他想做這件事的方法就是讓他認為你說的是對的,讓他認為是在遵循對的東西時他才這樣做。
“不好意思”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表現二:是不敢發言。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拆分成兩個解決方法:提高說話能力+培養主動的態度
如何提高說話能力
速度法:快。演講稿或精美散文是最佳的練習選擇。剛開始朗讀的速度要慢些,然后再逐漸加快,直至達到個人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,但快的速度必須建立在吐字清晰,發音干凈利落的基礎上??梢越柚浺魴C完成。
背誦法:準。提升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。
練聲法:圓潤飽滿、悅耳動聽。進行張、閉口的練習,活動嚼肌。
復述法:把別人的話再重新復述一遍,可以鍛煉人說話的記憶力、反應力和語言的連貫性。
模仿法:模仿語氣、語速、表情、動作,在模仿中創造并超越。
描述法:把看到的景、事、物、人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出來,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的條理性。
培養主動的態度
投其所好,從別人的興趣點開始
主動自我介紹,給別人靠近的機會
恰當的運用媒介,拉近距離
表達自己對對方的友情,不會可以用微笑
書中干貨滿滿,但是部分與“不好意思”明顯沒有多大關聯, 偏重于職場小白和管理層的相愛相殺。